智慧农田“科技范儿” 稳产增收根基牢
智慧农田“科技范儿” 稳产增收根基牢
智慧农田“科技范儿” 稳产增收根基牢
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三堡镇三堡村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。 受访者供图
盛夏的河西走廊,骄阳似火,草木茂盛,一派生机盎然。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千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上,一行行制种(zhìzhǒng)玉米苗,青绿茁壮,长势喜人,无人机从低空掠过(lüèguò)开始“巡田”,并(bìng)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智能控制系统,大田旁还配备(pèibèi)了(le)苗情、虫情、土壤墒情监测设备、气象预警设备、物联网控制系统。
沟渠漫灌(mànguàn)变成了精准滴灌(dīguàn),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,无人机巡田智能化(zhìnénghuà)管理……细数着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变化,沙井镇五个墩村农民郭建别提有多高兴了,“用装(yòngzhuāng)北斗(běidǒu)导航的大农机,铺膜、播种、安装滴灌带、施肥、覆土‘一趟过’,既节省了人力,还苗齐苗匀,方便后期制种玉米(yùmǐ)的抽雄管理,算下来,一亩能节约三五百元的成本,我们农民实实在在得了实惠喽!”
物联网控制、大数据监测、无人机巡田等一系列智慧农业技术不断在高标准农田里“上新”……张掖市(zhāngyēshì)的农业生产方式,正在悄然发生变化,从过去的“靠(kào)经验、靠人力、靠畜力”,到(dào)如今“天上看、云端算、掌上管”,传统农耕方式正在逐渐被数字化(shùzìhuà)、智能化、精准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所取代。近年来,张掖市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,不断推进科技兴田、数字管田,带动农户从“会”种田(zhòngtián)到“慧”种田,实现科学(kēxué)种植、降本增效(jiàngběnzēngxiào)、丰产丰收。
眼下(xià),高台县南华镇大庄村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里(lǐ),正值玉米浇第三次(dìsāncì)水的时节,一排排玉米苗,在膜下滴灌设备的支持下,正精准浇水补肥。
“以前,大水漫灌,机井少,田垄低矮,每次浇地,都要排队抢水浇地。一亩地就要用到100方水,如今(rújīn),全村的高标准农田(nóngtián)全部(quánbù)装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,农户只要在地头打开电磁阀,上千亩(qiānmǔ)地就能同时浇水,一亩地一次灌水只需要30方左右,省水、省时(shěngshí),还省力。”大庄村党支部书记雷正华说。
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,气候干旱,光热丰富,降水量小,蒸发量大,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当地农业生产首要解决的难题。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张掖市按照“以水定(yǐshuǐdìng)地、以水定产(dìngchǎn)”的原则,把发展水肥一体(yītǐ)化与高标准农田(nóngtián)建设项目融合推进、一体实施,突出水肥一体化、地力提升等(děng)关键措施,加快推进智慧化高标准农田建设,按照“新建高标准农田应建尽建,改造提升全部建成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”的思路,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(hé)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
2023年,大庄村整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(jiànshèxiàngmù),新建了(le)3座2000立方米的(de)沉淀池,1座5200立方米的调蓄水池,并配备(pèibèi)了河水滴灌首部设备管理房、井水滴灌设备管理房等十余座,2024年,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选取1000亩(mǔ)建立智能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示范点,配备智能灌溉系统(xìtǒng)、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、智能物(wù)联网监测系统、智能绿色防控系统,实现大数据平台远程管理、监控、操控和预警等。通过项目实施,可实现节药20%、节肥30%、节水40%、节工50%以上的效果。
“在张掖市,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农田(nóngtián),逐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、管控智能化、全程(quánchéng)机械化、生产标准化、托管社会化。”张掖市农业农村局(jú)副局长王正彪介绍,未来(wèilái),通过进一步加大智慧化、智能化改造,将实现高标准农田“数字化感知、智能化决策、自动化作业(zuòyè)、可视化管理”目标,助力全市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。
截至2024年底,张掖市累计建成(jiànchéng)高标准农田356万亩(wànmǔ)(wànmǔ),占耕地面积的66.4%,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5.9%。其中,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225万亩,占已建成面积的63.2%;已建成智慧化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示范(shìfàn)面积2.96万亩。
张掖是全国的(de)玉米制种之乡,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中,就有一粒来自张掖。近年来,张掖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,统筹整合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、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和(hé)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资金,支持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,发挥(fāhuī)综合(zōnghé)效应,实现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(liángshí)综合生产能力。
2022年,沙井镇全镇16万亩农田,通过修路(lù)、推平(tuīpíng)、压土、打机井、铺管道等一系列措施,全部打造成(zàochéng)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浇、涝能排”的高标准农田。
为提高玉米(yùmǐ)制种生产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,沙井镇在已建成的2万亩高标准农田上,试点建设玉米制种基地智慧管控平台,搭建(dājiàn)虫情、苗情、墒情、气象预警等监测站,建设智慧管控系统、电磁阀及控制器和各类田间检测(jiǎncè)设备,搭建出(chū)一套智能农业大(dà)数据分析展示平台,指导田间水肥智能作业。
“现在,手机就是我们农民的新(xīn)农具!”沙井镇兴隆村四组组长李军说(shuō),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,他可以(kěyǐ)远程一键开启全组数百亩地的轮灌作业,农田水肥可通过滴灌带进入大田,完成施肥,手机上还能实时监控水肥使用数据,自动(zìdòng)形成记录,方便调取查阅。
为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,沙井镇全镇(quánzhèn)27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,打造区域性社会化服务联盟,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(jiātíngjīngyíng)为基础、合作与联合为纽带、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(xiàndàinóngyè)经营体系,为全镇的农业生产提供从种到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,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。如今在智慧管控系统控制下,沙井镇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精准施肥、节水(jiéshuǐ)节电(jiédiàn)、提高地力(lì)、节劳(jiéláo)增效、管控智能,亩均减少耕作成本300元至500元。
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张掖市高标准农田10~20亩的大块地占比由(yóu)40%提高到(dào)79%,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流转经营,促进了(le)农业经营方式、生产方式、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,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,主要(zhǔyào)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.4%。高标准农田建成后(hòu),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,粮食产量亩均提高8%左右(zuǒyòu),稳定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(jījíxìng),为粮食连续多年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。全市(quánshì)粮食总产由2018年的139.6万吨增加到2024年的155.2万吨,增长11.2%。
“软件、硬件”专人专管(zhuānguǎn)
高标准农田建成后(hòu),如何科学落实管护责任,发挥长效作用?“谁(shuí)使用谁管护。”雷正华告诉记者,大庄村的高标准农田设备,管护精准落实到人,除了硬件要(yào)管护,还有专人(zhuānrén)负责配套智能化程序软件的维护。
在民乐县三堡镇的高标准农田里(lǐ),三堡村智慧(zhìhuì)水肥一体化技术服务负责人韩程鹏,正忙着(zhe)为农户(nónghù)进行技术培训,韩程鹏一边拿着手机操作(cāozuò),一边为农户讲解道:“电磁阀什么时候开,开了多少个阀门,浇水浇了多少,在这里都能看到。”韩程鹏不仅要负责村里智慧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硬件设备维护,还要负责相关软件系统的技术培训。
2024年三堡镇实施(shíshī)了2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节水试验示范项目,在建设田间(tiánjiān)道路、灌溉与排水、蓄水池、农田防护林、农田输配电工程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(jiànshèxiàngmù)基础上,配套建设集物联网(liánwǎng)控制中心、大数据云管理平台、气象监测系统(xìtǒng)、苗情监测系统、首部管理系统、田间系统等为一体的农田智慧灌溉精准节水系统。
“这几年,村里田间地里的条件好了,吸引了大量的种植大户和农业(nóngyè)公司流转,原来的低产田变成了智慧化的高产田,我们(wǒmen)夺丰收的底气更足了!”三堡(sānbǎo)村党支部书记朱兴典高兴地说。
智慧灌溉精准(jīngzhǔn)节水系统,采用物联网技术,通过大数据(shùjù)计算(jìsuàn)田间(tiánjiān)最佳灌水量,实现智能管理、远程可视、精准节水。韩程鹏介绍,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,该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灌溉的智能化水平,实现精准用水、科学种田。
目前,三堡镇通过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节水试验示范(shìfàn)项目,实现亩(mǔ)均年节水40%以上,水资源利用率由50.3%提高到72%,马铃薯亩均产量由原来的2.5吨(dūn)提高至(zhì)3吨以上,产能平均提高40%,化肥利用率由40.3%提高到61%,农药利用率由40.2%提高到60%,亩均年节本增效600元(yuán)以上。
张掖市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、改善(gǎishàn)农业生产条件,有效降低(jiàngdī)了农业生产成本,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。近年来,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费亩均提高300~800元,全市玉米制种亩均节约水(jiéyuēshuǐ)、肥、机械、人工等费用超500元,亩均粮食增产50公斤以上(yǐshàng)(yǐshàng),收益净增680元以上。
在(zài)智慧农业等技术的助力下,张掖市(zhāngyēshì)的广阔田野正孕育新一年的丰收。


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三堡镇三堡村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。 受访者供图
盛夏的河西走廊,骄阳似火,草木茂盛,一派生机盎然。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千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上,一行行制种(zhìzhǒng)玉米苗,青绿茁壮,长势喜人,无人机从低空掠过(lüèguò)开始“巡田”,并(bìng)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智能控制系统,大田旁还配备(pèibèi)了(le)苗情、虫情、土壤墒情监测设备、气象预警设备、物联网控制系统。
沟渠漫灌(mànguàn)变成了精准滴灌(dīguàn),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,无人机巡田智能化(zhìnénghuà)管理……细数着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变化,沙井镇五个墩村农民郭建别提有多高兴了,“用装(yòngzhuāng)北斗(běidǒu)导航的大农机,铺膜、播种、安装滴灌带、施肥、覆土‘一趟过’,既节省了人力,还苗齐苗匀,方便后期制种玉米(yùmǐ)的抽雄管理,算下来,一亩能节约三五百元的成本,我们农民实实在在得了实惠喽!”
物联网控制、大数据监测、无人机巡田等一系列智慧农业技术不断在高标准农田里“上新”……张掖市(zhāngyēshì)的农业生产方式,正在悄然发生变化,从过去的“靠(kào)经验、靠人力、靠畜力”,到(dào)如今“天上看、云端算、掌上管”,传统农耕方式正在逐渐被数字化(shùzìhuà)、智能化、精准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所取代。近年来,张掖市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,不断推进科技兴田、数字管田,带动农户从“会”种田(zhòngtián)到“慧”种田,实现科学(kēxué)种植、降本增效(jiàngběnzēngxiào)、丰产丰收。
眼下(xià),高台县南华镇大庄村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里(lǐ),正值玉米浇第三次(dìsāncì)水的时节,一排排玉米苗,在膜下滴灌设备的支持下,正精准浇水补肥。
“以前,大水漫灌,机井少,田垄低矮,每次浇地,都要排队抢水浇地。一亩地就要用到100方水,如今(rújīn),全村的高标准农田(nóngtián)全部(quánbù)装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,农户只要在地头打开电磁阀,上千亩(qiānmǔ)地就能同时浇水,一亩地一次灌水只需要30方左右,省水、省时(shěngshí),还省力。”大庄村党支部书记雷正华说。
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,气候干旱,光热丰富,降水量小,蒸发量大,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当地农业生产首要解决的难题。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张掖市按照“以水定(yǐshuǐdìng)地、以水定产(dìngchǎn)”的原则,把发展水肥一体(yītǐ)化与高标准农田(nóngtián)建设项目融合推进、一体实施,突出水肥一体化、地力提升等(děng)关键措施,加快推进智慧化高标准农田建设,按照“新建高标准农田应建尽建,改造提升全部建成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”的思路,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(hé)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
2023年,大庄村整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(jiànshèxiàngmù),新建了(le)3座2000立方米的(de)沉淀池,1座5200立方米的调蓄水池,并配备(pèibèi)了河水滴灌首部设备管理房、井水滴灌设备管理房等十余座,2024年,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选取1000亩(mǔ)建立智能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示范点,配备智能灌溉系统(xìtǒng)、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、智能物(wù)联网监测系统、智能绿色防控系统,实现大数据平台远程管理、监控、操控和预警等。通过项目实施,可实现节药20%、节肥30%、节水40%、节工50%以上的效果。
“在张掖市,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农田(nóngtián),逐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、管控智能化、全程(quánchéng)机械化、生产标准化、托管社会化。”张掖市农业农村局(jú)副局长王正彪介绍,未来(wèilái),通过进一步加大智慧化、智能化改造,将实现高标准农田“数字化感知、智能化决策、自动化作业(zuòyè)、可视化管理”目标,助力全市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。
截至2024年底,张掖市累计建成(jiànchéng)高标准农田356万亩(wànmǔ)(wànmǔ),占耕地面积的66.4%,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5.9%。其中,建成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225万亩,占已建成面积的63.2%;已建成智慧化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示范(shìfàn)面积2.96万亩。
张掖是全国的(de)玉米制种之乡,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中,就有一粒来自张掖。近年来,张掖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,统筹整合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、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和(hé)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等项目资金,支持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,发挥(fāhuī)综合(zōnghé)效应,实现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(liángshí)综合生产能力。
2022年,沙井镇全镇16万亩农田,通过修路(lù)、推平(tuīpíng)、压土、打机井、铺管道等一系列措施,全部打造成(zàochéng)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浇、涝能排”的高标准农田。
为提高玉米(yùmǐ)制种生产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,沙井镇在已建成的2万亩高标准农田上,试点建设玉米制种基地智慧管控平台,搭建(dājiàn)虫情、苗情、墒情、气象预警等监测站,建设智慧管控系统、电磁阀及控制器和各类田间检测(jiǎncè)设备,搭建出(chū)一套智能农业大(dà)数据分析展示平台,指导田间水肥智能作业。
“现在,手机就是我们农民的新(xīn)农具!”沙井镇兴隆村四组组长李军说(shuō),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,他可以(kěyǐ)远程一键开启全组数百亩地的轮灌作业,农田水肥可通过滴灌带进入大田,完成施肥,手机上还能实时监控水肥使用数据,自动(zìdòng)形成记录,方便调取查阅。
为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,沙井镇全镇(quánzhèn)27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,打造区域性社会化服务联盟,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(jiātíngjīngyíng)为基础、合作与联合为纽带、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(xiàndàinóngyè)经营体系,为全镇的农业生产提供从种到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,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。如今在智慧管控系统控制下,沙井镇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精准施肥、节水(jiéshuǐ)节电(jiédiàn)、提高地力(lì)、节劳(jiéláo)增效、管控智能,亩均减少耕作成本300元至500元。
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张掖市高标准农田10~20亩的大块地占比由(yóu)40%提高到(dào)79%,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流转经营,促进了(le)农业经营方式、生产方式、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,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,主要(zhǔyào)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.4%。高标准农田建成后(hòu),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,粮食产量亩均提高8%左右(zuǒyòu),稳定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(jījíxìng),为粮食连续多年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。全市(quánshì)粮食总产由2018年的139.6万吨增加到2024年的155.2万吨,增长11.2%。
“软件、硬件”专人专管(zhuānguǎn)
高标准农田建成后(hòu),如何科学落实管护责任,发挥长效作用?“谁(shuí)使用谁管护。”雷正华告诉记者,大庄村的高标准农田设备,管护精准落实到人,除了硬件要(yào)管护,还有专人(zhuānrén)负责配套智能化程序软件的维护。
在民乐县三堡镇的高标准农田里(lǐ),三堡村智慧(zhìhuì)水肥一体化技术服务负责人韩程鹏,正忙着(zhe)为农户(nónghù)进行技术培训,韩程鹏一边拿着手机操作(cāozuò),一边为农户讲解道:“电磁阀什么时候开,开了多少个阀门,浇水浇了多少,在这里都能看到。”韩程鹏不仅要负责村里智慧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硬件设备维护,还要负责相关软件系统的技术培训。
2024年三堡镇实施(shíshī)了2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节水试验示范项目,在建设田间(tiánjiān)道路、灌溉与排水、蓄水池、农田防护林、农田输配电工程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(jiànshèxiàngmù)基础上,配套建设集物联网(liánwǎng)控制中心、大数据云管理平台、气象监测系统(xìtǒng)、苗情监测系统、首部管理系统、田间系统等为一体的农田智慧灌溉精准节水系统。
“这几年,村里田间地里的条件好了,吸引了大量的种植大户和农业(nóngyè)公司流转,原来的低产田变成了智慧化的高产田,我们(wǒmen)夺丰收的底气更足了!”三堡(sānbǎo)村党支部书记朱兴典高兴地说。
智慧灌溉精准(jīngzhǔn)节水系统,采用物联网技术,通过大数据(shùjù)计算(jìsuàn)田间(tiánjiān)最佳灌水量,实现智能管理、远程可视、精准节水。韩程鹏介绍,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,该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灌溉的智能化水平,实现精准用水、科学种田。
目前,三堡镇通过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节水试验示范(shìfàn)项目,实现亩(mǔ)均年节水40%以上,水资源利用率由50.3%提高到72%,马铃薯亩均产量由原来的2.5吨(dūn)提高至(zhì)3吨以上,产能平均提高40%,化肥利用率由40.3%提高到61%,农药利用率由40.2%提高到60%,亩均年节本增效600元(yuán)以上。
张掖市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、改善(gǎishàn)农业生产条件,有效降低(jiàngdī)了农业生产成本,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。近年来,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费亩均提高300~800元,全市玉米制种亩均节约水(jiéyuēshuǐ)、肥、机械、人工等费用超500元,亩均粮食增产50公斤以上(yǐshàng)(yǐshàng),收益净增680元以上。
在(zài)智慧农业等技术的助力下,张掖市(zhāngyēshì)的广阔田野正孕育新一年的丰收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